启培抗疏力挺进红色教育基地—南泥湾

南泥湾纪念碑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将贺敬之词、马可曲的《南泥湾》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南泥湾镇位于陕西延安市东南45公里处,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南泥湾不仅是红色旅游之地,也是红色教育之地,更是革命精神加油站。
打谷场视频
1941年春,由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延安,当时的边区地广人稀,土地十分贫瘠。为摆脱经济困境,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率先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把荒无人烟、荆棘遍地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当前,南泥湾镇通过实施“11511”工程,已成为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中,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全面恢复南泥湾原貌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为启培抗疏力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
同样是修旧如旧,但场地的修复与文物的修复有着天壤之别,既要经久耐用,又要生态环保,传统技术还真的不行,可对于启培抗疏力技术来讲却轻而易举。
参观“延安炮兵学校”旧址
左起:延安南泥湾开发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景观绿化部部长李明旺先生,成都启培抗疏力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敬启培博士,启培抗疏力集团延安负责人李乐先生。
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延安炮兵学校创建于1944年,后更名为中国第一炮兵学校。而今,作为“启培抗疏力旧址恢复示范基地”的建设,正在延安炮兵学校进行,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人。
修复后的359旅打谷场
原359旅打谷场:这里的地势平坦,打谷、练兵两不误。采用启培抗疏力专利技术修复后,实现了雨天无塌陷、不沾泥。更为神奇的是,整个打谷场中见不到一粒石子。
敬启培博士检查打谷场工程质量
359旅蓄水池:距离打谷场不远处的359旅蓄水池,当年是指战员们洗衣、洗澡和休憩之地,也是浇灌农田的取水之处。修复后,将成为镶嵌在南泥湾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施工中的359旅蓄水池
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同样,你要想真正了解如今的南泥湾,来一次精神加油,如果不亲临其境,是很难实现的。
主编:纪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