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路优劣对比谈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类生存的载体、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命脉、国家安全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演变、与时俱进,路也从历史的羊肠小道变为兵马大道,从石泥土路到水泥混凝土道路,再进化为当代的全封闭沥青混凝土高速公路。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伸延,其品级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在高速公路网几乎遍布全国的今天,“土路”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对于土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可能给出的答案南辕北辙。本文今天所讨论的土路,是以泥结碎石路面为代表的,完全采用天然原状土的,不添加任何改变土壤自然属性物质的原生态道路,其中包括沙石路面、石板路面等。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底线,这一法则不是必须的,但肯定是必然的!坚守生态环境的底线就是在使用土地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的自然属性,留下绿水青山,留下生存空间,这是人类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通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土路将在边远道路、施工便道,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生产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边远山区的道路还是施工便道以及农田生产道路,从实际使用情况上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以泥结碎石路面为代表的生态道路,在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其顽疾就是每遇大雨便泥泞不堪,给通行带来极大不便。如图1-1所示:
图1-1 泥泞道路
这样的道路,人行走都困难,更别说车辆通行了。
那么,有没有全部采用天然土壤修筑的道路,且全天候行车、不陷车、不打滑的道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图1-2所示。
图1-2 抗疏力生态道路工程
抗疏力道路,其本质就是土路。但此土路非彼土路,其应用效果与泥结碎石道路等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
1.概论
抗疏力道路与泥结碎石道路,就工程的用料类型而言,抗疏力道路与泥结碎石道路好似相差无几,都是以土、砂、石作为道路的基本材料,但仔细分析材料用量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种道路大相径庭,完全没有可比性。
泥结碎石道路,是以碎石为骨料起支撑作用,用高塑性指数的黏土起粘结作用,通过碾压达到一定的密实度,用作简易道路的面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泥结碎石路面的主料是碎石,用于粘结的黏土用量很少。
抗疏力道路,是以黏土为主料,即起支撑作用又起粘结作用,用稳定剂降低黏土的渗透性、提高密实性、保留粘结性;用砂改善黏土的粘结性;用石料提高强度。需要强调的是,抗疏力道路的主料是土,黏土的比例可大可小,砂、石的用量同样可大可小,而“抗疏力轻型简易公路路面结构”可以完全不用石料。因此,抗疏力道路的功用,是泥结碎石道路无法相比的。
2、功用
泥结碎石道路的功用:仅仅只能作为轻型、简易的道路面层。
抗疏力道路的功用:各级、各类道路的路面结构层均可使用。轻型简易公路路面结构,是抗疏力道路中等级最低的结构。即使是等级最低的路面结构,泥结碎石路面同样无法比拟。
3、对比
3.1 外观对比
图3—1 图3—2
晴天时,从外观上看图3—1与图3—2这两条路,很难看出有什么差别,都是土路。但雨天时,两条路的反差则天壤之别。
图3—3雨后泥结碎石道路 图3—4雨后抗疏力道路
3.2 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对比 |
||||
序号 |
名称 |
泥结碎石道路 |
抗疏力道路 |
备注 |
1 |
弯沉值 |
150~200 |
150~100 |
|
2 |
压实度 |
≤95 |
≥95 |
|
3 |
防渗性 |
1×10-4 |
1×10-7 |
|
4 |
强度 |
不确定 |
随时间推移而增强 |
抗疏力道路遵循日不落定律 |
5 |
环保 |
不确定 |
环保 |
|
3.3 经济指标对比

4.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做过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的人,以及有建筑工程经验的人应该都清楚,任何一个工程,施工便道是必须有的,因为没有施工便道就无法施工。施工便道的运行有两个特点,一是碾压集中,二是载重量大,其道路结构主要有两类,即泥结碎石道路和水泥混凝土道路。泥结碎石施工便道,基本是一场大雨就重修一次,经济性差不说,还常常耽误工期;水泥混凝土施工便道,基本是一年修两次,工程结束后还得复耕。笔者曾与一位项目经理讨论施工便道问题,他告诉笔者,如果是五年左右的工期,施工便道的维护费用是建设费用的四倍左右。然而,如果采用抗疏力土路,五年左右工期工程的施工便道,完全可一次性搞定,全天候畅通无阻,且维护成本可小到忽略不计。
5.结论
抗疏力土路作为边远山区道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生产道路、施工便道,土是土了点,但视觉上与乡村山水浑然一体,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经济实惠,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更美好的生存空间。
主编:纪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