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 第二编 农业生产三要素土 水 路 第六章
第六章 农业生产道路
6.1抗疏力生态步道
⑴工程设计
图6.1-1抗疏力生态步道设计
设计说明
①生态步道主要用途是供行人和小型机动车通行,比如三轮车等。
②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如下:
7.10.2 生产路。生产路应能到达机耕路不通达的地块,生产路的通达度一般在 0.1~0.2 之间。生产路主要用于生产人员及人畜力车辆、小微型农业机械通行,路面宽度 1~3m。生产路可沿沟渠或田埂灵活设置,生产路的路面层在不同区域可有所差异,北方宜采用砂石路,南方宜采用混凝土、泥结石或石板路。
⑵工艺流程
①抗疏力补强层
原状土+稳定剂,采用旋耕机拌和后压实。压实厚度100mm。压实度≥94%,弯沉值≤260(0.01mm)。原状土要求,粘泥含量≥10%,砂含量≥10%。旋耕和压实均采用小型设备。
②磨耗层
10mm石粉磨耗层,均匀铺洒后压路机静压成型。
图6.1-2抗疏力生产步道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①控制石粉厚度和均匀度。
②执行《QP抗疏力材料现代生态农业工程技术规程》一般规定。
5.1一般规定
5.1.1粘粒含量
凡抗疏力土工程,应按设计要求之规定检测原状土(素土)的粘粒含量。如粘粒含量未能达到设计标准,应增加至设计标准。
5.1.2天然含水量
凡抗疏力土工程,应检测原状土(素土)的自然含水量。其自然含水量≤8%。
5.1.3检测标准
抗疏力土工程检测标准,以成都启培抗疏力工程技术研究院设计文件或业主委托的设计院设计文件为准。
非抗疏力土工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Criter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NY/T 2148)为准。
注:5.1一般规定为通用条款,后文不再赘述。
6.2抗疏力生态作业道路
⑴工程设计
图6.2-1抗疏力生态作业道路设计
设计说明
①抗疏力补强层
采用原状土+稳定剂,就地旋耕、拌和、找平、刚性整形碾压、柔性密实碾压路拌流程。
压实厚度150mm,压实度≥95%,弯沉值≤220(0.01mm),原状土要求,粘泥含量≥10%,砂含量≥10%。
②磨耗层
10mm石粉磨耗层,均匀铺洒后压路机静压成型。
③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同6.1。
⑵工艺流程
①路拌流程
抗疏力补强层必须实施路拌,不得在原状土路基、刚性路基上摊铺抗疏力土稳定层。
A.翻松路基
图6.2-2翻松路基
B.喷洒稳定剂
图6.2-3喷洒稳定剂
C.拌和
图6.2-4拌和
D.找平
图6.2-5找平
E.钢轮整形碾压
图6.2-6抗疏力补强层钢轮整形碾压
F. 柔性密实碾压
图6.2-7抗疏力补强层柔性密实碾压
②场伴流程
抗疏力基层采用场伴工艺流程。
A.抗疏力土场拌
图6.2-8抗疏力土场拌
B.抗疏力土转运
图6.2-9抗疏力土转运
C.抗疏力土摊铺
图6.2-10抗疏力土基层摊铺
D.刚性整形碾压
图6.2-11抗疏力土基层刚性整形碾压
E.柔性碾压
采用轮式碾压设备或车辆进行导向行车碾压,行车碾压时喷洒少量稳定剂。
③磨耗层
10mm石粉磨耗层,均匀铺洒后压路机静压成型
图6.2-12抗疏力土基层柔性密实碾压
图6.2-13抗疏力生态作业道路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①抗疏力土粘粒含量、含水量、平整度等。
②补强层技术指标:厚度、压实度、弯沉值、总体设计规格及外观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外观目测:全天候行车,不塌陷、不打滑。
③基层技术指标:厚度、压实度、弯沉值、总体设计规格及外观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外观目测:全天候行车,不塌陷、不打滑。
6.3抗疏力生态机耕道路
⑴工程设计
图6.3-1抗疏力生态机耕道路设计
设计说明
①抗疏力补强层
采用原状土+稳定剂,就地旋耕、拌和、找平、刚性整形碾压、柔性密实碾压路拌流程。
压实厚度150mm,压实度≥95%,弯沉值≤220(0.01mm),原状土要求,粘泥含量≥10%,砂含量≥10%。
②抗疏力基层
采用抗疏力土标准配方+稳定剂拌和、转运、摊铺、刚性整形碾压、柔性密实碾压场拌流程。
抗疏力土标准配方,即石砂土5:3:2配方。
③磨耗层
10mm石粉磨耗层,均匀铺洒后压路机静压成型。
④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如下:
7.10.1 机耕路。机耕路包括机耕干道和机耕支道,机耕路建设应能满足当地机械化作业的通行要求,通达度应尽可能接近 1。
机耕干道应满足农业机械双向通行要求。路面宽度在平原区为6~8m,山地丘陵区为 4~6m。机耕干道宜设在连片田块单元的短边,与支、斗沟渠协调一致。
机耕支道应满足农业机械单向通行要求。路面宽度平原区为 3~4m,北方山地丘陵区为 2~3m,南方山地丘陵区为 1.5~2m。机耕支道宜设在连片田块单元的长边,与斗、农沟渠协调一致,并设置必要的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
机耕路的路面层可选用砂石、混凝土、沥青等类型路面。北方宜用砂石路面或混凝土路面,南方多雨宜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
⑵工艺流程
执行6.2工艺流程。
图6.3-2抗疏力生态机耕道路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执行6.2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6.4抗疏力生态重型道路
⑴工程设计
图6.4-1抗疏力生态重型道路设计
设计说明
①原路基技术指标如能满足设计要求,可减少上层抗疏力补强层。
②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同6.3.
⑵工艺流程
下层抗疏力补强层、上层抗疏力补强层、抗疏力基层执行6.2工艺流程。
图6.4-2抗疏力生态重型道路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执行6.2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6.5水泥混凝土路面
⑴工程设计
图6.5—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设计说明
①根据抗疏力道路专利,水泥混凝土面层+抗疏力补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一般为传统厚度的2/3。
②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同6.3.
⑵工艺流程
①抗疏力补强层执行6.2工艺流程。
②水泥混凝土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图6.5-2水泥混凝土路面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①抗疏力补强层执行6.2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②水泥混凝土执行相关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6.6双层同步碎石路面
⑴工程设计
图6.6-1双层同步碎石路面设计
设计说明
①双层同步碎石路面结构之上可增设沥青微表处,提高美感。
②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同6.3.
⑵工艺流程
①抗疏力补强层、抗疏力基层执行6.2工艺流程。
②同步碎石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图6.6-2双层同步碎石路面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①抗疏力补强层、基层执行6.2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②同步碎石执行相关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6.7沥青混凝土路面
⑴工程设计
图6.7-1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设计说明
①抗疏力稳定土路面结构层设计,以国际、国内柔性路面结构为依据。
②本条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条文引文同6.3.
⑵工艺流程
①抗疏力补强层、抗疏力基层执行6.2工艺流程。
②沥青混凝土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图6.7-2沥青混凝土路面
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①抗疏力补强层、基层执行6.2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②沥青混凝土执行相关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待续)
主编:纪学欣